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25-0417023 公开目录:州委文件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7日 文  号:楚发〔2025〕1号
标 题:
中共楚雄州委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
成文日期:

中共楚雄州委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

楚发〔2025〕1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云发〔2025〕1号)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持续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稳定粮豆油生产。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推进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加大“楚粳”优质品种推广,持续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推广“粮烟”轮作2万亩,发展粮菜、粮油、粮豆等“粮经”协作及稻鱼综合种养等30万亩,确保粮食安全与促农增收双赢,力争示范县(乡)粮食单产提升3%以上,确保粮食播种370.5万亩、产量129万吨以上,油料播种46.4万亩,大豆播种10.3万亩。

(二)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131”工作机制,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强化补充耕地质量提升。落实基本农作物目录管理要求。加强“大棚房”问题常态化监管、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分类有序推进撂荒地复垦利用。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严格项目监督评价,完善建后使用管理机制。依法依规分类处理河湖管理范围内的耕地。

(三)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优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建设与改造。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统防统治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提高预防和处置森林草原火灾综合能力。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落实粮食储备任务,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帮扶政策和工作衔接

(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完善农户申报、部门筛查、干部走访识别机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帮扶,提高帮扶措施精准性、实效性。健全帮扶项目资产全程监管制度,健全完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

(五)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深入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协作提升,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在17万人以上。持续加强国家重点帮扶县武定县的支持。积极探索与产业转出地利益共享机制,拓展产业、教育、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协作。

(六)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开展过渡期评估工作,因地制宜研究过渡期后帮扶政策措施。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识别认定。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研究推进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差异化促振兴路径。

三、着力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七)培强做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把干热、冷凉气候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全面推进干热河谷保护性开发,提升传统产业存量空间,拓展优势产业增量空间,在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中培强做大特色农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加快培育农业强县。多渠道推进肉牛产业纾困,保持能繁母猪存栏量在合理区间,推进山区特色蔬菜发展,加强高标准烟田、电能源烤房建设,大力发展核桃油加工,力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业产值增长5%。加强与国内相关花卉头部企业合作,盘活存量低效园地,提高精品花卉设施化率,打造云南鲜花“世界第一”主力军,让“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力争花卉产值达45亿元以上。高质量推进楚雄“滇系种业核心区”建设,争取实施楚雄高原“粳稻”、永仁草莓育苗、牟定油菜育种、双柏中药材种苗繁育等省级种业基地建设,办好“元谋蔬菜种业博览会”,加快打造“高原南繁硅谷”,力争现代种业产值达50亿元以上。以金沙江、礼社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小浆果产业。实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科学合理布局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新发展中药材3万亩,力争中药材产值达40亿元。加快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和人工栽培食用菌发展,提升“世界野生菌王国”品牌影响。探索“农光互补”改革试点,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农业”,挖掘农业增量空间。

(八)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发展农业,建立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制,推进优质粮食、现代种业、精品花卉、高端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食用菌、植物蛋白、特色畜禽、现代烟草“10大”重点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坚持本地企业培育和招大引强“两手抓”,持续强化“一把手”招商,推进与北京花乡花木集团、上海蔬菜集团、中农发种业集团等国内头部企业合作,力争农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0亿元以上,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争当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排头兵。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三年行动,争取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重大工程,确保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5:1。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85个以上。加强姚安花拍中心、南华野生菌交易中心、禄丰彩云肉牛交易市场、楚雄中农联农产品交易中心等营运,精准对接“楚品出滇”,力争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增长10%以上。发挥农业科技员、科技特派员、特派服务团作用,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实施全国高素质农民学用贯通试点。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九)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研究制定林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盘清可利用林地资源总量,优化开发利用机制,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摘、林下康养等林下经济,力争林下经济总产值增长20%以上。

四、着力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制定实施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千方百计推动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个轮子”一起转。推广元谋麦以村蔬菜“721”、永仁莲池板下种桑“343”等联农带农经验,严格执行“三个一律”,落实联农带农主体奖补政策,每个县市因地制宜、因行施策探索2个以上联农带农机制,典型引路、示范推广,力争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比例达66%,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

(十一)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落实稳岗就业政策,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展丰富“幸福里”新型就业服务,持续推进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大力发展彝绣等“家门口务工车间”,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深入推进青年创业兴乡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00万人以上,县域内就近就地就业达60%以上。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个村以上。

五、着力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十二)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深入落实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突出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进2个县市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探索形成楚雄经验。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三年行动目标,确保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5%、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四好”农村路、农业用水和农村饮用水、数字乡村一体化发展,建立“1+1+5”乡村建设规范,逐步推进有条件的乡村物业一体化。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推进中石坝水库等11件水利工程开工、桂花水库等9件水源工程完工,加快滇中引水二期、蜻蛉河大型灌区建设,加快推进小石门水库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农村电网、供水水质提升和“客货邮”融合发展,优化光伏资源开发与绿水青山匹配度,加大农村地区4G网络优化补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农业,争取实施全国低碳乡村培育试点,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河湖长制,强化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

(十三)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健全“编外校长”工作机制,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推进村医“乡聘村用”全覆盖。加强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健全基本医疗参保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留守、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提高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水平。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三权”。

(十四)推进农文旅一体化。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向全域乡村旅游提升,整合资源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加大美丽乡村整县建设,重点推进楚雄环紫溪山、禄丰和平“滇中钓台”、牟定环庆丰湖、双柏环白竹山、南华环雨露、姚安环光禄、大姚环赵家店、永仁环永定莲池宜就、元谋环金沙湖、武定环狮山镇等一批乡村振兴农文旅示范带建设,加快培育农文旅名县,确保乡村旅游总花费达130亿元以上。

六、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善治和乡风文明水平

(十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做好村“两委”换届,储备后备干部,选好村支书、配好村“两委班子”。强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机制,培养乡村人才队伍。持续深化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殡葬领域腐败乱象等治理,开展对村巡察。

(十六)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健全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完善从县乡借调工作人员从严管控长效机制。严格控制、精简优化涉农督查检查考核。巩固“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清理成果。清理整治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推动资源力量进一步下沉乡镇(街道),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

(十七)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五普”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果。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拓展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名片。

(十八)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加强农村适婚群体公益性婚恋服务。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农村宗 教事务、宗祠规范管理。持续加大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开展整治农村演出活动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反对封建迷信。

(十九)维护农村稳定安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落实“三调联动”“访调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提升社会微网格治理水平。加大农村网络诈骗专项整治。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开展农村地区隐患排查整治,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七、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机制,推进农村改革落地见效

(二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稳妥有序推进双柏、永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健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机制,推进产业联农带农从土地流转、务工向入股、分红、家门口就业提升。鼓励探索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

(二十一)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科学求实,扎实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颁证,严格落实“两个不允许”,实施牟定县、永仁县、楚雄市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试点,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闲置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效实现形式。制定实施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实施国有林场国家级试点。制定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实施国家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省级水预算管理试点。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排第一的改革创新模式。

(二十二)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投入。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资金等申报。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加强涉农资金项目全过程监管,整治骗取套取、截留挪用惠农资金等问题。

(二十三)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推进村级农村致富带头人全覆盖。加强乡村建设带头工匠培训,完善乡村建设工匠培育机制。提升涉农职业教育水平,扎实推进基层服务项目,深入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加大返乡创业政策扶持,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计划。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