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云甸工业园区远景年产10GW风机叶片项目工厂车间。
楚雄高新区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以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路径,全力以赴“扭住产业发展这个核心,突出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抓住深化改革这个重点,擦亮营商环境这个招牌,打造宜美高新这个品牌”,以产兴园、以产兴城,助力“强州府”行动。
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核心
为新型工业化赋魂
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做好产城人融合发展文章,通过产业带动就业、以产业促园区,以园区促建成区。
健全强化5条产业链。加快发展晶硅新能源产业。积极应对硅光伏产业市场调整期,适时启动中科天问光伏组件生产,加快推进川至年产60吨光伏高纯半导体材料建设项目投产,着力补齐电池片、微电站等下游端,持之以恒培强做大晶硅新能源产业;做强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化解龙发制药历史遗留问题,加快云南药科院、衡楚药业、老拨云堂等项目建设,加快神威药业、云植药业、新世纪等企业扩大生产,加快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交易中心和生物医药研发中心、销售中心、旅游康养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绿色铜产业。力争滇中有色20万吨阴极铜项目年内投产,积极对接中铜集团在高新区扩大阴极铜生产和布局铜材加工厂,成立铜再生资源利用公司,就近就地解决滇中有色原料供应。带动云星铜材、东晋电缆、云开电器扩大生产、提升品质,围绕铜铂、铜杆、铜线等下游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构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抓住零碳园区建设机遇,助推远景提高智能叶片生产规模,加快主机、塔筒、变频器建设,推动中广核风电制造大基地落户,力争天然气发电项目和“驭风行动”分散式风电项目年内开工;加快招引培育绿色化工产业。加快推动绿色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底实现达标验收,推动三恩化工涂料、德丰源固态储氢容器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衡楚二期、华派医药等项目建设。
努力开辟两条新赛道。着力打造低空经济。依托太阳历文化园、紫溪山景区资源优势,融合发展“文旅+”低空经济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建设工业大脑、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等项目。培育壮大顺达网络、特可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创新数字经济新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向制造端延伸。
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主动融入国家、省对外开放战略,与马来西亚驻昆商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大金七制药、爱尔康等企业优质产品出口力度,扩大高新区优质产品海外市场占有率。积极融入口岸经济发展,打通高新区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开放渠道,加大与其他口岸的合作交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突出科技创新这个关键
为新型工业化赋智
始终把“高”和“新”作为高新区发展的第一要务,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引培、创新氛围营造等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赋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作用,推动现有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激励促进生物医药、硅光伏新材料等头部企业建立创新研发平台,力争申报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2个。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新突破。强化创新氛围营造,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型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并促进其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活力。
擦亮营商环境这个招牌
为新型工业化强基
树立大抓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持续在审批上提速、在服务上提质、在落实上提效,把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成高新区的“金字招牌”。在审批上提速,持续推动“拿地即开工”“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指数贷”“标准地出让”等改革,实施“以函代证”简易审批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建立土地、林地容缺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企业落户、项目落地“开绿灯”。在服务上提质,持续推行区领导分片联系、科级领导挂包企业制度,实施服务企业解答政策、解决难题、帮办代办的“两解一代”专项行动,尽心尽力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在落实上提效,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存在困难问题,以亩均投资、亩均产值、亩均税收“论英雄”。